党建学习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学习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4-06-17
来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路线和具体任务,标志着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才能更好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把握历史主动,建设文化强国。

内在意蕴: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

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赋予的内在要求。先进的文化能够推动个体与社会的进步,落后的文化则会妨碍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削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彰显了大国情怀和大国担当,向世界各国积极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强大文化基因,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以史为鉴,如果中华民族缺乏文化自信,就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难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谱写出新时代的文化强音。

实践遵循:以“两个结合”为原则

“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科学路径,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改造世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和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理论特质和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先决条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在社会追求、治理理念和道德教育上却高度契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与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相一致;马克思对实现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丈夫”“君子”等伦理思想相契合。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天地万物,来源于真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高度契合。

目标导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宏阔的文化视野,为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上,体现出一种政治自觉。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迈向文化强国宏伟目标所肩负的一种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完成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构建,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含了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内容。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